本站公告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首页
资讯
教与学
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
高考真题
中考真题
分类汇编
购物
在线考试
好域名
收购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时间:2014-08-18 23:22:57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人
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常用对数的计算”方法。这样,生动的教学情境产生了。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阶段:同化、顺应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意义建构就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方式来实现的。所谓同化,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调整和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新知识的产生,重建新的认知结构,使原来的认知结构得到更新、扩展。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创设更多、适合学生选择、有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扩大了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了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有效的开发。在这个阶段,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有多种机会在可控制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并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实施完成任务的方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利用网络
在线
帮助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第三阶段:应用、创造阶段。应用、创造是学习水平的最高层次。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常规教学受到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很好地创设实际问题的应用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网络却有模拟性强的功能,能很好地创设一个虚拟的应用情境。
总之,现代网络技术浪潮进入教育教学势不可挡,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
[1] 陆宏 《研究性学习在
信息技术教学
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期
[2] 龚道敏 《基于网络教室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2
上一页
[1]
[2]
2
/
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浅谈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 下一篇:
“想、做、试、议、读”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优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WAP
| |
【推荐网站】:
小题大做
|
好米店,买到就是赚到!
版权所有:
EDUY.NET
© 2006-205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阳光数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50 阳光数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06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