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首页
资讯
教与学
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
高考真题
中考真题
分类汇编
购物
在线考试
好域名
收购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教学论文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14-08-18 23:23:40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人
许洪云 南昌市继红小学 章玉玲 南昌市豫章路小学
内容提要: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独有的优势,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学生,并能突破时空限制,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适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主动参与 探索 发现 自主学习 主动发展
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是方法。学生懂得结论本身,这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储蓄阶段,只有懂得结论得来的过程,才能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钥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将学习的自主权、知识的探索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这其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学生,并能突破时空限制,创设适于学生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最内在的动力。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适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一对数学有了好奇心,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整理房间”一课,我利用媒体呈现小明堆得乱七八糟的房间,让学生看一看,小明的房间整洁吗,你能不能帮他整理一下。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根据学生的意见将房间整理好,并用媒体呈现出来,两下一对比,学生马上就体会到分类整理的好处,对于接着学习分类的知识兴趣一下就来了,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活动。在后面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在主动参与中体验了知识的形成。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教材第二册七巧板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守株待兔》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再用七巧板将故事拼出,教室里马上就沸腾了,学生们跃跃欲试,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用多副七巧板拼故事或画,结果这节课学生拼出了许多好的作品,让我大吃一惊。在课快结束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是由于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探索的时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把先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教的重点放在指导、组织学生的“学”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发展和体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中,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角,经过角的两条边的延长和缩短的动态变化,变出3个边的长短不同的角,再重叠3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在上述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没有变)想一想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测。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学生们自制活动角,4人一组,通过操作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探索的结论是否正确,接着教师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验证自行探索的知识是否正确。通过以上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思维空前活跃,手、脑、眼、嘴多种器官参与活动,象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一样,求知欲望强烈,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及探究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它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三角形分类”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一些三角形,先露出一个锐角,又露出一个直角,又露出一个钝角。很明显露出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露出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的是什么三角形呢?这马上激起学生们探究的欲望,唤醒了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猜想很多。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讨论,自主学习,大大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出结论后,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验证,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又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课,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我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沿圆柱体的一条高剪开,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己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启发学生圆柱体侧面积还可以怎么求?学生互助讨论,大胆尝试,得出斜着剪可得一个平行四边形;当高与底面周长相等时,可得一个正方形。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验证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空间,激发了主动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拓展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因此,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权给学生。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开放的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存在着个性差异。而
素质教育
的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因此,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重视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会自主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具有媒体功能,信息载体的集成性、可控性、交互性等功能,而且信息能量大,具有信息搜索、提取、显示、传播效率高等特点。在教学中有利于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展示强大的信息,有利于每位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针对性学习。使人人学有收获,能力有所提高。
例如:整理和复习课“倍数与约数”,我在组织教学时,没有“老课新上”,而是将本节内容及相关知识点整理,做成内部网站,在复习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想复习的知识,复习好的学生还可以点击相关信息主动获取其他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尤其在练习阶段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将本节知识设计几个练习台阶,做几个交互按钮,用闯关等形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我控制,选择学习速度,使每一位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人有收获,人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加之其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发现,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创作说明: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1]
[2]
下一页
1
/
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 下一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优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WAP
| |
【推荐网站】:
小题大做
|
好米店,买到就是赚到!
版权所有:
EDUY.NET
© 2006-205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阳光数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50 阳光数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068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