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公告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与学 > 教学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创建

时间:2014-08-18 23:23:48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效果。在整堂课上,教师只是在开始提出要求,临下课的十分钟进行了总结,其余的时间都是深入学

生之中面对面地辅导,参加他们的小组讨论;学生则对照教师开发的软件思考、阅读和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学生十分活跃,他们积极参与的程度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要培养开拓性、创造性人才,就要着力于学生的创新素质,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对绝大部分高中生而言,创新素质并不体现在有多少小发明、小创造上,而更多的是体现在积极思维中认识事物,发现知识;提升感受力、判断力、联想力和创造力;富有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在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解决学习、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力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学的特殊要求。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开发,对优化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是概念教学,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式的教学情境,能设计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使用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如果是接题教学,则可利用计算机把班级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这时的数学教学已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来代替教师的“讲”,由学生更多的观察、实验和主动思考来代替学生的“听讲、记笔记”,既突出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进行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计算机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有效地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四、教学建议
    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㈠在中学开设选修课
    几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分科教学,教学改革也沿着分科教学之路纵向延伸,分科教学在我国已形成一种思维和行为定

势。而综合科学课程是目前国际上被受关注的科学课程形式。综合科学课程一般是指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经典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在我国分科教学的大气候下,一方面这种综合很难具有普遍性,很易走极端;另一方面在考试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综合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效很难提高。针对这种局面,学校应开设一些选修课或活动课,把课程横向联系起来,给学生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时代对人才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给各类人才提出了两项最基本的要求: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必须具有识别、选择、吸收和运用新知的能力。青少年渴求新知,对一切新事物充满好奇,这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学生们对其很着迷,但如何让他们从互联网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健康成长,是家长教师和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们全面了解、会正确使用互联网,让网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首先自己必须要了解互联网。那种把自己置身于网络之外“隔岸观火”的干巴巴说教,是无法令学生信服的。
    网络的发展为新型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能。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信息平台。在互联网的信息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只要你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具备获取信息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是研究者,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网络的真正乐趣。
五、结束语
    要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还须各级主管部门,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并不断给自己“加压”,不懈地学习和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教育曙光网

2、关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昌平教育信息网

3、《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   张建伟 著

4、《几何画板教学大全》     管建福 

上一页  [1] [2]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探究性学习 ; 下一篇:合理利用电教媒体 突破教学重难点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